评论解读
当前位置: 评论解读 > 正文
评论解读
不断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
2023-06-14 袁银传 胡庭恺 点击:[]

      历经艰辛探索和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交流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中华文明放射出新的时代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科学指引,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同时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高质量地在中华大地上展开,并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放射出新的时代光彩。

  让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深刻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

  促进人类文明交流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实现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发展进步汇聚文明力量。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3日   第 09 版)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半岛网页版app,半岛(中国) 邮编:710124 版权所有@半岛网页版app,半岛(中国)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化中心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5374号-4 陕公网安备 61011602000474号